拦江堵河蓄水润墨江
作者:陈景锋 杨丽萍
来源:普洱日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因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是太阳转身的地方,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美誉。特殊的地理条件,不仅造就了墨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全球北回归线上最大的一块绿洲;而且境内江河纵横,溪流众多,把边江、泗南江、阿墨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三江五河”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然而,坐拥“三江五河”的墨江却时常闹“水荒”。
据了解,由于墨江县的地形地貌所致,山高坡陡箐深、地形地貌破碎,加之水利投入不足,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严重。为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十二五”期间,墨江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兴水强滇”战略,把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作为解决好墨江水问题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加快全县水利改革发展步伐,既努力争取中央和省、市投资,又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水务投资规模不断增大。5年间,全县完成水务投资116489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8413万元增加88076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4004件,比“十一五”期间的9961件增加14043件;完成“五小”水利工程23198件,比“十一五”期间的60件增加23138件;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84件,比“十一五”期间的228件增加456件;解决11.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十一五”期间的4.6501万人增加7.2499万人;新增灌溉面积5.68万亩,比“十一五”期间的1.62万亩提高4.06万亩;到2015年末农业有效灌溉率达(水利化程度)24.98%,比“十一五”末的20.34%提升了4.64个百分点。全县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水源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墨江县高度重视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以中小型水库为骨干,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源工程建设,大幅提高了城镇供水保障水平,初步形成了水资源基本合理配置体系;全面推进《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和《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项目的实施。5年间,共实施了10项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其中,新建完成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小坝塘5座;在建中型水库1座,已于2014年11月开工建设,在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现即将开工的小(二)型水库2座。
坚持民生优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保障。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以解决民生为本,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全面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步伐,强力推进以爱心水窖为核心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抓住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契机,积极实施农田专项、烟区水源建设,推动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11年至2015年,全县共实施五小水利工程23198件,解决了约11.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5.68万亩。
坚持保护先行,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重点加快坡耕地和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建设。2011年至2015年,全县共巩固退耕还林42.13平方千米、植被恢复及其它造林16.67平方千米。同时,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为核心,以水源地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依法划定并严格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了常林河重点水源保护界桩、宣传栏、警示牌的设置等。
坚持改革创新,水务管理体制机制迈出新步伐。为有效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改变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等问题,墨江积极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建立“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村民自建、民主管理、政府验收”的建设管理新机制,逐步实现建设责任主体从政府到受益农户的转换;加快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以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盘活资产,发挥建管效益;完成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目标改革;健全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成立了水库和电站库区管理局,加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全县目前已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90个;搭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组建了云南墨江回归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推动了水价改革,用价格杠杆在全社会营造了节约用水的氛围。
与此同时,墨江多年来在与水旱灾害的抗争中,始终把搞好水源工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县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成功应对了自2009年秋季以来发生的连续5年特大干旱,实现了决不让旱区一个人没有水喝和努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的两个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墨江水利工作任重道远。到2020年,全县争取开工建设27件重点水源工程,水库总库容合计4141.6万立方米,年供水量4334万立方米;继续加大灌区及“五小水利”建设的力度;实施60.2公里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15条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16条山洪治理等工程;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灌溉排水泵站建设,不断提高城镇供排水、污水处理能力,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和山区半山区农村生产用水基本保障,实现城镇生活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末,全县农业有效灌溉率达(水利化程度)33%。这组数据既是墨江水利事业发展的新蓝图新目标,又更是保障墨江实现跨越发展的水安全“底线”。
《环保世纪行:大盈江水位下降调查》系列报道
作者:思治春 张明洁
来源:德宏电视台
《德宏环保世纪行:大盈江水位下降调查》(一)
万亩良田的缺水之痛
【演播】在今年的环保世纪行活动中,记者跟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对全州水源保护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活动中,针对大盈江水位下降的问题,记者走访了盈江县多个乡镇,采访了多个部门,寻求大盈江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及水位下降给沿岸百姓带来了什么影响。来看报道。
【记者现场】我站的这里是大盈江的堤坝,在我的左手边是大盈江,右手边是弄璋镇两个行政村(飞勐村、模恒村)的万亩良田。仅仅只是这一坝之隔,大盈江的水却不能引入到水田进行灌溉。
【字幕:2016年5月】
【文】盈江县弄璋镇飞勐村的大门,正对着村里的近万亩水田,一条长达16公里的水渠沿着田边和大盈江堤坝顺势而建并将二者紧密相连。这条水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沿用,旱季灌溉,雨季排涝,为沿岸飞勐、模恒两个行政村下辖的32个自然村的近两万亩良田保障水源。然而,如今这条战功赫赫的水渠却已废弛、荒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现场同期声】打进、抽水。。。
五月初,立夏,正是盈江县大春插秧的时节。水田里,贺哈村的村民们始终无法淡定,因为水渠里没了水,插秧变成了一项费工费时又费钱的活计。
【同期声】飞勐村贺哈村民小组村民 岳小连
前面有一条沟(灌溉渠),现在(大盈江)水位低了,水流不进来,就是打这种井了。
记者:抽水机是你们自费买的吗?
岳小连:是自费买的。
记者:像这样一套抽水设备要多少钱?
岳小连:1200元,买汽油还要四五百。
岳小连家有四块水田,共计10亩,由于土地分散,每块水田都必须要打井埋管、抽水灌溉。而这样的情形,正是近几年弄璋镇大盈江沿岸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弄璋镇是盈江县的粮食主产区,全镇共有99101亩耕地。随着大盈江水位的不断下降,取水口取不了水,田间沟渠几近废弛,弄璋镇18500亩耕地承受着缺水之痛。大部分农户都自购了抽水设备,在灌溉期间燃烧着高价的汽油,也消耗着本不该承受的额外支出。
【同期声】原飞勐村支书 冯小弄
以前的水位很高,到这里(脚底下),这两年为了抽砂水位下降到很低。将近1.5米到2米。现在这里都是杂草丛生,现在水很难引上来。
冯小弄曾经是飞勐村的村支书,后来调任弄璋镇副镇长,分管水利工作,对全镇的农田水利了如指掌。弄璋镇的农田灌溉与大盈江息息相关,如今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唇齿相依到越走越远,老支书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
【同期声】原飞勐村支书 冯小弄
原来这里都是水田,种植的田。水稻收完以后就是种植蔬菜,可以种番茄、辣子、包白菜,这里全部都能适应,土壤很肥沃。为什么现在变成种植甘蔗了,因为没有水。这里全部都是甘蔗,现在这里水沟已经变成道路了,你看这里。
【同期声】贺哈村民小组村民 岳小平
种小春一年两季还是可以呢,一年收入6000元左右现在种甘蔗收入减少了一半,一亩甘蔗一年收入三千七八。
如今,田间纵横交错的水沟也大多废弛,沟里堵满了泥土和杂草,有的甚至被填平变成了机耕路。水进不来,但也出不去,有些村民担心,一旦暴雨来临,没有畅通的排水沟,耕地将面临被淹的危险。
【转场】大盈江东岸,平原镇同样依靠着这条母亲河发展生产。隶属于胜隆村委会的大芒丙村是大盈江东岸众多村寨中的普通一员,从大盈江和盏达河分流而来的小溪、小河曾经从这里穿流而过,保障了村里的农业生产,也给这里带来过水患。
【同期声】平原镇胜隆村委会支书 方达峰
家家都有鱼塘养鱼,可以洗澡,也可以灌溉水田,现在水源没有了,河道里填土种菜园了,有些地方都盖起房子了。
记者:那么现在这些农田靠什么灌溉?
方达峰:现在这些田都是打井抽地下水,现在胜隆村有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现在能用大盈江灌溉的只有三四个村民小组,十几个寨子都是打地下井,比例将近三分之二了。
整个平原镇正如放大了的胜隆村,全镇依靠大盈江灌溉的4974亩耕地中,有3105亩面临着灌溉难的问题,所占比例同样接近三分之二。
【字幕:时间2016年10月底】
10月底,德宏的雨季基本结束,正值小春生产。位于大盈江上段的江心坡迎来了洋芋种植季。江心坡原是大盈江流经之地,多年前大盈江改道于百米之外,这里便成了村寨。
【同期声】江心坡村民 张之连
十多年前农业用水是从大盈江2号沟这里放进来,这几年是河床下降,慢慢地大盈江的水就用不成了,田好像就是干枯了,现在水井难打,抽水费力又伤抽水机,而且灌起来又干得快。
在江心坡17000亩农田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共计200多口井。能拉电线的,便用电抽水灌溉;不能用电的,便埋管烧汽油抽水。目前井深大多在5至8米,打井的价格根据深度的不同,在15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果烧油的话,成本则更高。
【同期声】江心坡村民 张之连
五年前这块地打井5米就可以抽水,现在打井就要6米7米,还不好抽水。
【同期声】盈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刘克冠
靠近家的田块,用电抽水的话一亩的成本几块钱,但有一些地方离家远用不了电,要用柴油机或者汽油机,那么每一亩地的抽水成本可能在30元到50元之间,一季洋芋抽水4到5次,一亩地的抽水成本就超过100块钱,甚至是200块钱。
大盈江发源于高黎贡山南麓,上游右支为槟榔江,左支为南底河,两河在旧城交汇后从盈江县境内穿流而过,途经旧城、平原、太平、弄璋等四个乡镇,成为当地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据盈江县水利部门统计,大盈江流域农业灌溉面积达13.49万亩。但如今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沿岸14个取水口全部荒废,灌溉面积减少4.86万亩,比例高达36% 。
【同期声】盈江县水利局副高级工程师 刀安生
以前我们印象当中,有树的那个江心岛,那个江心岛是年轻人经常来玩的地方,底下这些都是有水的,现在抽抽砂以后河床就下降了,水往低处流就是看着水的流向就知道水位是低的,我们这几年的观测应该下降了两米到三米之间。
【同期声】盈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刘克冠
大盈江水位下降,第一就是我们以前的良田、良地灌不了水了,然后就要抽水灌溉,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我们的成本,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话就是因为大盈江水位下降,我们很多田灌溉不了,就会逼迫你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比如说像原来的水稻,夏季水稻、冬天的冬早蔬菜,种不了了就只能改种甘蔗,这个就是结构调整了收入降低了。第三点就是,如果我们长期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位下降以后,非常有可能使我们的地产生盐碱化,盐碱化严重了我们就不能种植作物了。
《德宏环保世纪行:大盈江水位下降调查》(二)
大盈江水位下降原因何在
【演播】大盈江沿岸的农田灌溉不容乐观,为了弄清楚大盈江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记者跟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访了盈江县弄璋、太平、新城、旧城等多个乡镇,采访了包括农业、水利、林业、气象、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士,以及当地的老百姓。
【同期声】盈江县气象局党支部书记 梁刚:盈江县近3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545毫米。从我们近5年内的气象资料观测分析,2011年到2014年,我们的降雨量比常年的,平均降雨量偏少,从我们气象资料分析来看,50多年的资料分析来看,我们大盈江水量的减少,总体来说和降雨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
【正文】
根据盈江国家观测站降水量统计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的五年间,盈江县年降水量分别为1039.4毫米、1411毫米、1468.3毫米、1216.2毫米和1544.6毫米。除2011年和2014年相对较低外,其余年份与近三十年降水平均值相差并不多。2015年,盈江县降水量基本达到了年平均值,但大盈江并没有恢复到丰沛期的水位。也就是说客观的气象条件并不是大盈江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同期声】记者: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盈江灌溉困难?
江心坡村民张之连:现在大盈江都是采砂的,采砂导致河床下降。
【同期声】盈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刘克冠
毫无节制的抽砂,导致我们大盈江河床下降,我们的取水口远远的高悬于,大盈江的河床上面,没有办法取水。
【正文】采访中,河道采砂是大家普遍提到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大盈江上的水电开发也被多次提及。
【同期声】盈江县林业局副局长 林业工程师 杨虎章
腾冲这里建了一个大型的水库,还有大盈江流下来的,大大小小也建了很多电站,建了电站以后改变了它的流速,改变了它的水流方向,大盈江两岸、周边这些,地下水位相互渗透和水源涵养,这些就受到一定的影响。
【正文】水电开发是盈江县的重要产业。据统计,目前大盈江及其支流槟榔江、南底河上共有电站10座。记者驱车从平原镇出发,沿着大盈江一路往上游追溯。仅仅二十多公里的路程里,建在大盈江之上的水电站就有数个。而电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蓄水,尤其是旱季,这与农业生产用水存在冲突。
【同期声】盈江县水利局副高级工程师 刀安生
它牵扯到电站上面的水库,就是说你要发多少电,就是要放多少水,就是水库的调节问题,因为市场的供电量是变动,发出的电要卖得出去,卖得出去要发电的时候就要有水。那他卖不出去就把水积蓄起来。
记者:蓄水的话对灌溉有没有影响?
刀安生:有,这个它有一个矛盾,在我们灌溉用水季节,一般是四月初开始使用,那个时候旱季的话也是用电最多的,但是水量是最少的时候。
【正文】除了河道采砂和电站建设,大盈江沿岸植被破坏也是大家提出的人为因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根据盈江县林业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盈江县天然林面积为424.31505万亩,人工林面积为86.15205万亩。而到了2015年,盈江县天然林面积下降到344,7456万亩,人工林面积增加到了137.13105万亩。
【同期声】盈江县林业局副局长 林业工程师 杨虎章
现在是国家政策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又受到木材市场,社会经济的趋势,利益的趋势下,群众要发展他的经济的话,有可能就将分到手的天然林,这些进行了改造,从林业的角度来分析,天然林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它的力度要比人工林的部分要强,大面积的人工林增多,天然林适当的减少,肯定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正文】据了解,盈江县人工林种植树种主要以杞木(即水冬瓜)、西南桦和杉木为主。这些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保水功能较差,尤其是杉木,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生态功能减弱,从而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德宏环保世纪行:大盈江水位下降调查》(三)
河道采砂触目惊心 砂场整治力度空前
【演播】采访中,盈江县各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以及当地的老百姓向记者分析了大盈江水位下降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就是“河道采砂”。大家认为,一些企业对大盈江各段毫无节制的采砂,直接导致了河床下降,从而造成了大盈江水位的下降。综合所有客观的、人为的这些因素,我们并不能确定到底谁是其中最主要的,但河道采砂一定是最直接的。前不久,记者在跟随我州有关领导对河道采砂进行的专项检查中拍摄回来的画面,的确是令人触目惊心。
【大盈江河道采砂视频+采访同期声+音乐】
【字幕:大盈江及其支流槟榔江沿线共有采砂场68个、有证采砂场11个、无证采砂场57个、年采沙量200万吨。】
【演播】然而大盈江的河道采砂乱象并不是个案,根据我州河道采砂专项检查组的摸底调查,截止今年9月14号,全州共有有证河道采砂场111个,无证河道采砂场141个,遍及盈江、梁河、陇川、瑞丽、芒市等所有县市。
【同期声】德宏州水利局副局长 胡成斌
河道采砂的危害,一是影响防洪安全,二是影响区域供水,灌溉排水体系,三是影响桥梁和通航安全。
【正文】
2016年9月15日起,我州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河道采砂集中整治,对有证砂场进行严格管控,对无证砂场进行整治关停,整顿力度空前。
【同期声】盈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孟成琨
盈江县委县政府,抽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强势推进,全力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目前非法采砂得到有效遏制。
【正文】截止2016年10月21日,全州已关停砂场212个,还有55个有证采砂场继续开采。截止2016年9月28日,盈江县出动300余人次对大盈江及其支流槟榔江上42家采砂场的22台变压器进行断电处理,整治关停10个有证采砂场、32个无证采砂场。目前,全州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仍在继续。
【同期声】德宏州水利局副局长 胡成斌
目前全州各县市,均已编制了河道采砂规划,同时开展了政府审查,听证及公告工作。
《德宏环保世纪行:大盈江水位下降调查》(四)
多方努力 多措并举 重塑大盈江
【演播】大盈江的水位为什么会下降,通过采访调查,我们得到的答案是:河道采砂,电站建设、森林砍伐等等诸多的人为因素,以及降水量略少这个并不占主导地位的自然因素。那么既然找到了原因,该怎么下药,能不能治好呢?我们来听听各方的看法。
【同期声】盈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刘克冠
这个肯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多方面多部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从根本上来解决,大盈江水位下降的问题,我觉得至少要从四点来做,第一就是我们的林业部门,要把水源涵养林保护好,然后我们在林业的种植结构上,我们要种植一些,涵养水源能力比较强的树种,第二就是我们水利部门,要能够寻找一些新的取水口,建一些永久性的取水设施。然后配套一些防渗能力强,水利用率的渠道或者管道,然后把水引到我们的水田。第三就是我们要从跟不上,解决过度抽砂的问题,就是要适度开发,适度抽砂,第四就是我们农业部门,要配套相应的旱作节水技术,比如管道灌溉、微喷灌溉技术,通过这些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同期声】盈江县水利局副高级工程师 刀安生
结合大盈江旅游设施和湿地公园保护,计划就是这一段范围内,建两座橡胶坝,橡胶坝就是在河道上建,建好以后就是要蓄水,蓄水后能够提高水位,提高水位以后提升水域景观,这个橡胶坝建起以后,最多就是十个小时以内,可以把水位提高到以前的位置,周边的这些灌溉都没有问题了。
【同期声】盈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林业工程师 杨虎章
2014
【同期声】盈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孟成琨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盈江县委县政府,将继续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同时我们将严格按照,统一管理,总量控制,科学开采的原则,科学规范河道采砂。
【同期声】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板岩过
对于德宏而言,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的子孙,破坏的是我们的生存条件。所以,保护环境不应该只停留在嘴上,更应该痛下决心,付诸行动。
德宏州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德宏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将对我州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相信我们的专题询问,必将对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更大的积极的作用。
【结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需要遵循的准则其实就是五个字:“可持续发展”。不论是大盈江、瑞丽江,还是芒市大河、南宛河,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都是养育着他们的母亲河。我们保护了母亲河就是保全了我们自己,庇佑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任何的过度开发和随意破坏都是不道德的。我们不知道长此以往,母亲河还愿不愿意养育我们,还能不能养育我们?但我们知道,从这一刻起,必须停止伤害。